查询
中药养生
当前位置:中药大全 > 中药养生 >

桂枝的一次用量最多是多少,桂枝每次用量多少克

时间:2023-02-07 01:30:58 编辑:admin  手机版 
分享至:

桂枝用量超过10克的变化是什么?

桂枝用量超过10克的变化是过大的用量会出现心慌疲倦、头晕眼花、咽干多汗、尿道灼热等不良反应。呈长圆柱形,多分枝,长30到75厘米,粗端直径0.3到1厘米。表面红棕色至棕色,有纵棱线、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、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,质硬而脆易折断。

切片厚2到4毫米,切面皮部红棕色,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,髓部略呈方形。有特异香气,味甜、微辛,皮部味较浓。

桂枝生长条件

肉桂是中等大乔木,生于常绿阔叶林中、但多为栽培。肉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、阳光充足的环境中,喜光但又耐阴,喜暖热、无霜雪的多雾高温的地区。肉桂不耐干旱、积水、严寒和空气干燥。

人工栽培需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机质的酸性沙壤中生长。一年生枝条圆柱形,黑褐色,有纵向细条纹,略被短柔毛,当年生枝条多少四棱形,黄褐色,具纵向细条纹,密被灰黄色短绒毛。桂枝是肉桂的幼嫩枝条,多在春夏采收加工。

桂枝汤怎么做?

桂枝12g白芍12g生姜9g大枣6枚

加冷水浸泡30分钟,大火烧开,文火在熬15到20分钟熬好后,到药水出来,加入

开水继续熬10分钟,把两次熬好的药水混和在一起,分两次温服!一次150毫升

忌:辛辣腥服后,避风!

主治】外感风寒表虚证。症见发热头痛、汗出恶风、鼻流清涕、干呕、口不渴、脉浮缓。【正文】用法:水煎,分二次温服,服后片刻,饮一小碗开水,使其微微汗出。方解: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。表虚是因营卫不和所致。卫阳不固。则肌表空疏而恶风,营阴不能守则汗自出,风邪乘虚入于肌表。方中桂枝辛温,解肌通阳、发汗解表为主药;辅以白芍敛阴和营,且可阻止桂枝以防发汗太过而伤阴。桂芍相配,一散一收,调和营卫,使表解里和。生姜助桂枝以辛散卫分表邪。大枣助芍药养营,姜枣合用,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,共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。上药合用共凑解肌发表、调和营卫之功。临床运用:1.本方应用广泛,除用于风寒表虚证外,亦常用于一切杂病之表虚自汗。如妇女任娠恶阻、病后、产后营卫不和,或气血不调之时而微热、时而微寒、脉缓有汗者。2.本方加葛根,名桂枝加葛根汤(《伤寒论》),用于桂枝汤证兼有项背强者。3.本方加厚朴、杏仁、名桂枝加厚朴杏仁汤(《伤寒论》)用于桂枝汤证兼有咳喘者。4.本方加龙骨、牡蛎,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(《金匮要略》)用于阴阳失调之遗精、眩晕、盗汗、自汗者,取其调和阴阳、镇潜固涩之效。5.本方芍药量加倍,再加饴糖,名小建中汤,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脘挛痛。注意事项:1.外感风寒表实证忌用。2.温病初起,但发热不恶寒,有汗而渴,舌红苔黄,脉数者禁用之。

古今中药度量衡的演变

1.度量衡制 《伤寒论》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,和我们现代的不同,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。 班固的《汉书.律历制》中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,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。记载说:千二百黍重十二铢,两之为两,十六两为斤,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。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,两个12铢是一两。单位应用了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。石这里读shi,在后来读dan,是个衡量单位。 但是现在要用黍米来推测汉代的度量衡肯定不准确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考察来准确的到结果。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,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,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,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=250g,汉代的1两=15.625g,约等于15g。 容量单位,还是班固的《汉书.律历制》中记载:千二百黍实其龠(yue),合之为合(读ge),十合为升,十升为斗,十斗为斛。这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。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。结果是:1合=20ml,1升=200ml ,1斗=2000ml。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合,就是160ml,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,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。 《伤寒论》中还用到了度量,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,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。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?还是班固的《汉书.律历制》中记载:一黍为分(这句不是原话),“十分为寸,十寸为尺,十尺为丈,十丈为引”所以分、寸、尺、丈、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。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。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,1寸=2.3cm,1尺=23cm,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,也就是184cm,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。 汉朝后是晋朝,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,6铢=1分;4分=1两。在《伤寒中》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,就是麻黄升麻汤,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,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,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。在《金匮要略》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,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,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。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,说桔梗三分,巴豆一分,贝母三分,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,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,是份的意思。四逆散中各十分也是一样的意思。但是《金匮要略》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计量单位。 从晋朝到宋朝,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如1斤从200g上升到了600g左右,1升从200ml上升到1000ml,1尺从23cm上升到了33cm。在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,为什么呢?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,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,国家收税想多收一些,于是有的地主偷偷的把斗给扩大了,后来大家都这么作,国家就从新制定度量衡了。但是到宋代以后一直到清代的库平制,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。没有随意扩大,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,地主收租,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,而是收银子或银票,再改度量衡已经失去了意义,所以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。 晋、唐、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,当时国家规定,医药和天文是关系到人命和国家兴衰的大事,故度量衡均用旧制,其他行业用新制。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王焘的《外台秘要》它的药物计量仍然保留的是汉制,宋朝以前的中药书都是应用的汉制。宋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搞,包括中药的服用方法,包括中药剂量,宋朝应用煮散的方法,就是把药物作成粗散,煮过后连药渣一起吃,这是宋朝的独特的服药方法,如果连药渣一起吃的话,药量一定要减少,这样它就用了宋朝当时的度量衡制,从衡重的方面来看,它用了斤、两、钱、分、厘、毫。从宋代到清代,度量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,故以后的方书基本用的是宋代这种度量衡制。因此说虽然度量衡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,但是在中医药方面确很简单,就是宋朝以前是汉制,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。 2.经方药量的折算 如麻黄汤: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(去皮尖)。折算过来就是:45g 30g 15g 28g。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:煮取二升半,温服八合,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,如服药发汗后,不再服用。那么一次量就是15g、10g、5g、9g,和我们现在一次开的麻黄汤的用量是基本上一样的。 再如桂枝汤: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。它也是三次治疗量故折算为: 15g 15g 15g 10g 4枚。 我们在换算的时候要记住两点:一是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,还要记住这个方子分几次吃。如四逆汤等救急的方子是一次服用,而吴茱萸加生姜汤是分五次服用的,这样折合才能准确。 这样记起来就有点麻烦,再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,就是你了解了当地的药物用量习惯后,按照《伤寒论》的比例套用,比如:北京的桂枝常用量是10g,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:15g、10g、5g,如果它的桂枝常用量是6g,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:10g、6g、4g就可以了,这个方法是最简便的。即符合的当地的用药习惯,又符合经方的用量。 《伤寒论》中还有以容量和数量来计算的药物。有的我们现在仍用容量来计量,如水。但是许多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用容量来计量了,如半夏半升,粳米一升。那么我们今天如何折算呢?可以先折算为现代的容量然后再称重。比如说粳米一升,就用现在的粳米200ml进行称重就是180g。半夏半升,我们用半夏100ml,今天称重大概是50g。五味子半升大概是30g。麻子仁丸中的厚朴一尺,一尺当然是23cm,但是宽和厚没有说,我们今天用中等的厚朴,就是宽3.5cm,长23cm,称重大概是15g。五苓散用一方寸匕,就是用一个边长是一寸的正方形药勺来去这个散,我用一个2.3cm见方的纸板来取五苓散,称重大概是5-6g。 用数量来计算的药物,我们今天还有用数量来计算的如大枣等。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不常用了,都改成了称重的方法。如杏仁,我们不再数多少个杏仁,而是称重。有人称得杏仁100粒去皮尖是40g,桃仁100粒称重是30g,枳实一枚是18g(中等大小),附子一枚20g,大的附子一枚25g,乌头一枚大约是5g。还有个一钱匕,说法很多,没有考察清楚,大概是 1-1.5g。仅供参考。

求解释后面一句话意思。谢谢,茯苓四两,桂枝、白术各三两,甘草二两[2]。 茯苓12g、桂枝9g、

用六升水煮那些药,把六升水煮到剩三升的时候取下来,分三次服用,服用前温一下。

水煎服就是用水煎药的意思。

你好,我想问伤寒论关於剂量的问题

换算成9克是一种简单的换算方式。

9克所煮出来的是1碗的药量。

至于六碗水煮成三碗汤汁,这个首先也要考虑伤寒论中煮的是一天3碗的剂量,至于说煮多久时间,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太过斤斤计较了。

一方面古代煮药的火力和现在指定是不同的,估计考据不出来;

另外一方面,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煮法,桂枝汤通常差不多煮半个钟就可以了,这个是感冒药。

武火烧沸,文火慢煮即可。

其他的不同的方子有不同的煮法的。

建议您看黄煌的《经方使用手册》里面会有相关介绍。

供参考。

桂枝果(桂树长出的果子)

桂花果实为紫黑色核果,俗称桂子。

桂花的果子可入药。【性味归经】果:辛、甘,温。【功能主治】果:暖胃,平肝,散寒。用于虚寒胃痛。【用法用量】果2~4钱。桂花以花、果实及根入药。秋季采花;冬季采果;四季采根,分别晒干。

桂花的果子还可榨油,食用。

果实一般在4-5月间成熟,当果皮由绿色逐渐转变为紫蓝色时即可采收。采收后洒水堆沤,清除果肉,阴干种子,混砂贮藏。挂花种子有后熟作用,至少要有半年的 砂藏时间,贮藏至当年10月份进行秋播或翌年春播。根据广西桂林地区经验,砂藏初期要求砂层 偏于而不宜偏湿,砂的持水量以10%为宜;到了砂藏的中、后期,可逐步增加砂的持水量至50%, 以用手不能提出水分为度,以保证绝大部分砂藏种子能顺利发芽。在砂藏期间,还要注意防止种子雷变和鼠害。 播种一般实行条播。

播种时要将种脐侧放,以免胚根和幼茎弯曲,影响将来幼苗的生长。播后 要薄盖稻草,并搭盖荫棚。一般每亩播种量20公斤,可产苗木25000-30000株。当年苗高约15-20厘米。 留床生长2年,第3年春季进行移栽培大。广西桂林地区挂花每年结实,常用本法培育供园林绿化用的 大苗。播种苗始花期较晚,一般在10年生后;又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。但其适应性较强,可用作本砧嫁接挂花的优良品种。

相关文章
  • 中暑吃西瓜有用吗,中暑可以喝藿香正气水吗

    中暑吃西瓜有用吗,中暑可以喝藿香正气水吗

    西瓜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,如含有大量的水分、钾元素、维生素、矿物元素等,且是夏季的时令水果,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冰镇之后的西瓜,但中暑吃西瓜有用吗?

    2021-08-02 阅读全文
  • 哪些人不能吃西洋参,西洋参的禁忌人群

    哪些人不能吃西洋参,西洋参的禁忌人群

    西洋参又被称为花旗参,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品。西洋参能够养血补气、滋阴补肾,还有抗疲劳、抗衰老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,但有些人适合吃西洋参,有些却不适合吃西洋参。那

    2021-01-15 阅读全文
  • 板栗怎么煮好吃又营养,四种强筋壮骨的栗子汤

    板栗怎么煮好吃又营养,四种强筋壮骨的栗子汤

    美味的栗子受到很多人的欢迎,现在又是栗子上市的时节。其实除了糖炒栗子之外,爽口的板栗还可以用来煲汤。那么板栗怎么煮好吃又营养,下面给大家介绍四种强筋壮骨的栗子汤。

    2020-10-19 阅读全文
  • 芝麻能丰胸吗,黑芝麻能治白发吗

    芝麻能丰胸吗,黑芝麻能治白发吗

    黑芝麻是一种具有极高养生价值的食物,对于女性来说,芝麻可以乌发生发、美容养颜,深受女性朋友的喜欢。那么芝麻能丰胸吗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    2021-03-30 阅读全文
  • 菟丝子倒阳什么意思,菟丝子是补肾阳

    菟丝子倒阳什么意思,菟丝子是补肾阳

    1、菟丝子拼音:[tù sī zǐ]。 2、菟丝子(学名:Cuscuta chinensis Lam.),别名禅真、豆寄生、豆阎王、黄丝、黄丝藤、金丝藤等。一年生寄生草本。茎缠绕,黄色,纤细,无叶。花序侧生,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;苞片及小苞片小,鳞片状;花梗稍粗壮;花萼杯状,中部以下连合,裂片三角状;花冠白色,壶形;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;鳞片长圆形;子房近球形,花柱2。蒴果球形,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。种子2-49,淡褐色,卵形,长约1毫米,表面粗糙。

    2023-02-10 阅读全文